漳平便民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交友 拼车 租房
查看: 1266|回复: 0

漳平记事:从九龙乡到漳平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Rank: 12Rank: 12Rank: 12

灌水成绩
1
0
126
主题
帖子
积分

等级头衔 UID : 1
用户组 : 管理员

积分成就 威望 : 0
贡献 : 0
金钱 : 125
违规 : 0
在线时间 : 23 小时
注册时间 : 2024-2-29
最后登录 : 2024-5-23

勋章

联系方式

发表于 2024-5-8 12: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738年前,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为新置的晋安郡新罗县苦草镇九龙乡;550年前,九龙乡从漳州府龙岩县脱胎而出,漳平县由此诞生;30年前,国务院批准漳平撤县设市,开启了漳平发展新纪元。千年轮转,沧海桑田,变的不仅是地名,而且更重要的是九龙江北溪上游这块热土的文明演进和城市发展史。在漳平置县550周年暨撤县建市30周年之际,请跟随史志工作者的笔端阅览这千百十年来的历史画卷。
千年九龙乡
  九龙乡,这个地名对今天的漳平人来说也许有些陌生,甚至全然无知。她是漳平的前身,是久远的故里,是漳平在娘胎里的名字。
  西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在华夏版图上新置晋安郡领新罗等八县。今天的漳平地盘为新罗县苦草镇九龙乡。天宝元年(742),新罗县改为龙岩县,九龙乡仍属之。到了明代,龙岩县属九龙乡、铁石乡二乡十一里,其中,九龙乡辖万安、集贤、居仁、聚贤、感化、和睦、永福7个里。其范围包括今天的漳平市全境和大田、新罗、连城、永安的一部分。
 在跨越千年的九龙乡历史长河中,汉民族历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黄巢起义、金兵犯宋,在中原板荡中一次一次南迁到这里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繁衍生息,成为我们的先祖,也就是当时的九龙乡人。迁入的汉民,或是随军戍边,留闽定居后而迁徙,如曹、邓、陈等姓;或是垦殖谋生,迁徙入籍,如刘、卢、郑等姓;或是为避战乱,流徙落籍,南宋后迁入者多属此类。在这些族姓中,陈姓所占比重最大。
  九龙乡随新罗县(龙岩县)大部分时间隶属漳州府,其政治、经济、文化(含语言、风俗、习惯、民间信仰)均在闽南漳州直接影响之下,属于闽南文化圈范围。唐代,母亲河九龙江通航更强化了上下游之间的这种联系。唐拱垂三年(687)起,漳州刺史陈元光遣部将刘珠华、刘珠成、刘珠福兄弟3人,率部上溯疏浚九龙江河道,直至雁石,以通舟楫。九龙江航道成为漫长的水路时期九龙乡及至后来的漳平与闽南漳州物资交换、人员交流最主要的通道。刘氏三兄弟去世后,九龙江北溪流域百姓在多地构建“三翁宫”等庙,塑像奉祀,以记“九龙三公”治水功绩。


九龙江水道和中水门码头
  宋元时期,九龙乡人文蔚起,贤才辈出。北宋治平四年(1067),和睦里人刘弼最早高中进士;其子刘棠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科举名列榜首,次年中进士,授枢密院编修,编成哲宗乱御书;孙子刘琮(聪)亦为进士。旧志誉刘棠为“开一邑文教之先”。宋徽宗为三代皆登进士榜钦赐“奉天诰命三代”金漆木匾,留下“流溪头,彭城厝;父子孙三进士”的佳话。刘棠尤工词赋,同其老师陈俌并称为“漳岩赋虎”。元代,九龙乡还出过一位勇将曾永从,因守卫边疆大战匈奴护驾有功被敕授路钤兵马都总辖。明代漳平县第一个进士、理学家曾汝檀称刘棠、陈俌、曾永从为“乡里三贤”。崇敬乡贤文化源远流长。
  瓷器,是国之象征。北宋年间,九龙乡永福里窑头(今西山鳌头)设窑烧瓷器,所产瓷器精良。1976年开公路时发现后,经省级鉴定,其质地、种类、造型、釉色、花饰等均与江西景德镇柳家湾宋代古瓷相似。南宋时期,九龙乡永福里所产花卉已蜚声江南,首开今天中国著名花乡的先河。元代,九龙乡开始种茶,悠悠中国名茶之乡史由此发端。优质物产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先人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明代大航海家王景弘雕像
  到了明代,九龙乡集贤里香寮村许家山(今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出了一位与郑和携手并肩七下西洋,并独自率船队八下西洋的杰出航海家、外交家王景弘。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九年(1434),他同郑和共同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创造了当时世界航海史上的四个“世界之最”:组建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制造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完成世界上最遥远的航程;成为世界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与王景弘八下西洋历时近30年,历经30多个国家、60多个地区,遍及东南亚、南亚、中亚、东非。每次出使都随带丝绸、瓷器、茶叶、铜器及各种工艺品与各国交流,发展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通商关系,成就了“海上丝绸之路”巅峰时期,促进了彼此间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增进了人民之间友谊,使中华民族的声望远播于世界。
  明代中叶,地处汀、漳、延、泉四郡交接处的九龙乡,时有农民武装暴动发生,以反抗官府的压迫与剥削。明宣德、正统年间(1426—1449),先后有江志贤、李乌嘴、卢赤髻、罗进兴等为首聚众,揭竿而起,攻城略地,斩杀贪官污吏,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正统、天顺年间(1449—1464),沙县起义军邓茂七率数万起义军攻打九龙乡,占据紫云洞山,时出袭扰,官兵虽屡次镇压,终因山高路险,难以奏效,使统治者穷于应付。这一系列农民起义造成当地社会治理的生灵涂毒、动荡不安,成为九龙乡另置新县加以管控的最直接缘由。

五百置县史
   明成化三年(1467),龙岩县民林廷琥等人,以九龙乡距州县绵远而峻阻,赋税不供,民用梗化为由,请设新县加以控制。成化六年(1470),明王朝批准从龙岩县九龙乡划出居仁、聚贤、感化、和睦、永福五里设县,以“县据漳上游,千山中地稍平衍,因曰漳平”,神州大地上又诞生一个新县。次年(1471),首任知县陈栗到任,设署理事,漳平县正式成立。县治设于九龙江北侧的小菁村,建城后,名曰菁城。
漳平县治的创建者为首任县令陈栗(协谋者为堪舆师陈良)。他将县治设在居仁里小菁社,设署立庙于县治之南(也就是现在漳平市委、市政府和孔庙所在地)。其中县署正堂居中,前立为仪门,后为穿堂、后衙。左为礼、户、吏房及赞政厅,右为工、刑、兵房及库房、监狱等。县署西边建明伦堂。其前为文庙,是县立学宫与奉祀孔子相结合的庙宇。县治初创无城,没有防护。弘治四年(1491),龙溪石锥岭人温文进率农民军攻打小菁(漳平县署所在地)。县治乃立木栅为守。正德八至十五年(1513—1520),知县徐凤歧拆除护城木栅,动用官费以砖石砌筑城墙。城呈椭圆形,东起山川坛、水车尾,西至社稷坛,南临九龙江,北界福满洋。城墙周长620丈(2066米),高1.8丈(6米)。分设四门:东曰迎恩,西为偃武,南名朝阳,北称拱辰。上筑城楼及7个窝铺。南临江面,设有上、中、下3个水门。东面和北面挖有护城濠。其范围即为现在的汇盛名城东门一侧起,南沿江滨路至西门头(新民小学),北沿解放路至西门头。东西长约850米,南北宽约320米。漳平城开工后的第二年,即正德九年(1514),知县徐凤歧在县城下水门处架设浮桥。造船24只,以链系之,铺以木板,沟通南北,成为漳平城的对外通道。此后,浮桥屡毁屡建,至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时,增船36只,更名文昌桥,并派专人看守维护。漳平城竣工后,历经明、清两朝7次维修,未作变动。由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民国时期陈国辉开启的现代城市建设,漳平古城墙大部分已毀,今只有在九龙江北岸栈道边上仍保存一小段明清时期的古城墙,殊为珍贵。
九龙江北岸古城墙遗址
    明清时期,漳平街道狭窄而弯曲。全城仅有东西向的衙口街(东门至孔庙门口)、青云街(孔庙至三角坪)、江西街(三角坪到三公前)、打铁街(西门外至盐馆即自主巷口),共4条街道1200米;南北向的南门街(县衙门前至江边)、霞凤街(三角坪至窟仔尾),共2条街道280米。另有小巷9条。街巷宽度均在2—3米之间。交通方面,主要依靠自唐代开发九龙江流域的陈元光部将刘氏三兄弟(刘珠华、刘珠成、刘珠福)疏浚的水道和3条驿道(漳平至龙岩州道、至漳州府道、至福州省道)及18条乡村古道。构成古朴而原始的交通体系。
八一路骑楼式建筑旧貌
    民国17年(1928),陈国辉部驻漳平时,设立工务局,对漳平城区街道进行大规模改建:拆除旧城墙,拓宽为环城马路(也就是现在南面从西门头至东门的江滨路和北面东门至西门头的解放路);将东门至西门弯曲狭窄的街道改直拓宽,拆除沿街两侧旧店面、房屋,重建成骑楼式店铺,并改主街名为中山路(东门至三角坪)、中正路(三角坪至教场圩即今漳平一中),全长约1350米,宽6—8米,城区的主要商店均分布在此街两侧;拓宽改建更名南门街为民主路,中水门街为复兴路,霞凤街为博爱路,两侧建成骑楼式店房。另外在县署东侧新建一条自南至北的民权路(今天的和平路),路东建有崇文馆和东市场。将文庙西边小巷和三牧第至后塘巷改建为健康巷和和平路,并在大坪头新建一座西市场。全城共改建、新建街道8条,总长2110米。路面多用河卵石铺砌,部分为沙土路。这一时期,漳平城区逐渐向西北面扩展:西面从打铁街、松明岭拓展至教场圩(现漳平一中),北面拓展到福满洋、赤山路一带。东门外的山川坛、水车尾则辟为中山公园。漳平城区面积由原来0.27平方公里,扩大到0.42平方公里。交通方面,民国17年(1928),陈国辉所属陈佩玉部驻漳平,征收路捐,征集民工,开始兴建漳平到雁石的公路,次年8月陈部调离,工程告停;民国21年(1933),开筑漳平至永福的公路,仅开路基5公里左右;民国22年(1934),续修漳平至雁石公路,至次年因建设资金无着再次告停。
二十世纪50年代漳平浮桥

二十世纪50年代漳平城旧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20世纪50年代将中山路和中正路进行整修,改铺三合土路面,更名为八一路。将民权路、民生路更名为和平路,并向北延伸,打通佛仔阁山通往火车站的道路。将复兴路、博爱路、老和平路(三牧第至后塘巷)分别更名为新民巷、平等巷和劳动巷。另将自东门至西门的环城马路分别命名为解放南路(靠南)、解放北路(靠北)。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又对主要街道进行整修、拓宽,铺设混凝土路面。至八十年代后,又兴建了赤山路、长垅坑路、凌坑寮路、石龟顶路、东桥路、下水洋街、武馆路、林兴街、桂北路。至1990年外环南路、外环西路、外环东路相继建成,初步形成城区交通网络。全城共有路街16条、巷道17条,总长24.7公里。这一时期,漳平城区北面打通佛仔阁,扩展到火车站、凌坑寮、赤草洋,直至西雾寨、鸟仔仑寨,西面向顶郊、大菁方向延伸,至龙停山麓。东面跨过迎恩桥向下水洋、石龟顶、东山方向发展。南面拆除浮桥,架起漳平大桥(1972年12月建成通车),新建东坑口大桥(1987年10月建成通车),使菁城与桂林、东坑口工业区连成一片。总面积扩大到4.3平方公里,为1949年的10倍。交通方面,1956年,漳平修通历史上第一条公路--漳平至龙岩公路,此后,横穿漳平的福三线、围和线,纵贯南北的岭和线3条省道先后建成通车;鹰厦铁路、漳龙铁路及漳泉铁路梅剑段也分别于1957年、1961年、1962年建成通车,漳平火车站于1988年升格为二等编组站,成为闽西南铁路交通枢纽和工业重镇,奠定了漳平撤县建市基础。
漳平火车站(二等编组站)
三十而立市
    1990年8月15日,国务院下文批准漳平撤县建市;12月1日漳平隆重举行建市庆典活动,宣告漳平市正式成立。这是漳平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漳平的经济、城市、文化、社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90年12月1日漳平撤县建市庆典活动
    建市后,漳平发挥中央、省和龙岩市属企业较多及铁路交通优势,确立“工业立市”战略,并改革市属国有企业,实施“项目带动、环境推动”战略,重点抓好木竹、轻纺、建材、化工、机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并且每届市领导都跑好“接力赛”,经济发展大踏步向前迈进。1990年,漳平人均GDP为2078元;2019年,漳平人均GDP破十万元,达107269元。先后被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杜鹃花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国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级生态市”“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试点市”“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国家天台森林公园”“国家AAAA九鹏溪景区”等荣誉称号。2006年漳平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2011年奇和洞古人类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后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漳平城区全景
    在城市建设方面,漳平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举的方略,大规模拆旧建新。至2005年的15年间,先后改造和平路(1996年)、江滨路(1996—2004年,原解放南路)、解放路(1997—2005年,原解放北路)、八一路东段和中段(1995—2004年),路宽20—30米。并以组团开发的建设模式建成和平路两边商住办公建筑群、华裕商贸城、汇盛名城、华龙财富广场一期等多个商住新城。新区开发主要有桂林新区(建成桂林路和一系列公共建筑)、和平北区(建成祥和新城,建设和平北路、万成·家天下)、东环路新区(建设外环东路及两边商住楼)、富山工业园区。1995年建成顶郊大桥。1999年完成漳平大桥改造,由9米拓宽至24米。同时改造了榉子洲公园,建成福祉阁公园、东山公园和博物馆、九龙广场、体育中心、菁华广场等城市园林广场,开辟高明寺山和西雾山揽胜路。重建振文塔、东山塔,恢复了漳平标志性的历史文化景观。2005年,城区面积由建市前4.3平方公里拓展为5.6平方公里。交通方面,改造了漳平至龙岩的公路,建成了漳平—华安、漳平—永安的战备公路,形成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大通道,城乡公路普遍硬化。
2005年漳平城区全景
    2006年至今的又一个15年间,漳平更大手笔地推进城市建设,继续向东、南、西、北、中方向拓展和提升。东面和东北面建成了以凯源锦绣名城、大景城为龙头的东部新城,开通了景弘路和城隍路,使老城区与凯源新区、外环东路片区连成一片,大力开发建设富山工业园区与和垵工业小区(台商投资区),建成大外环东路(联六线),对接漳永高速漳平南站,沟通芦芝与和平两个未来城市发展空间的城郊镇;南面建成了以九龙桂冠、体育中心建筑群(含山水酒店)和闽西南商贸城为龙头的南部新城,改造体育中心、九龙广场,建成厚福大道和新东坑口大桥,并与漳永高速漳平南站对接,同时建起又一座沟通九龙江南北两岸的福增大桥,建成南学堂大道和林隆南路、林昌路,开发南学堂新区,建成漳平市医院、市疾控中心、菁和源医养结合养老中心、桂林基督教堂,完成漳平二中改扩建和城南小学、城南幼儿园建设;北面和西面,建成以万成·家天下、城北保障房小区、天守阳光城、漳平三中、城北小学、城北幼儿园、演艺中心和幸福城为代表的北部新城、丁坂万亩工业园区、遂林建材和钢铁产业园区,新建成漳平二院、漳平汽车站,改造漳平火车站,建成开通和平北路、福满北路、菁华大道、西园大桥、迎宾路,打开北大门和西大门,并与莆永高速漳平站、漳平动车站对接,沟通了永漳公路和漳龙公路,使漳平城区与西园、和平两镇紧密相连,大大拓展了城市发展的空间;难度最大的中部旧城改造,十余年来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不懈地推进,建成华龙财富广场(八一路老城区)、万荣菁都(原菁华广场和漳平宾馆)、中央雅苑(老汽车站)等一批现代化的高端建筑楼群,提升改造建设漳平一中和顶兴路、外环西路,实施福满路和福满片区改造建设,提升改造榉子洲公园,并建成从福增大桥至新东坑口大桥的九龙江南岸栈道,新建成东门步行桥,重新修复文庙,建成九龙江北岸栈道和东山公园连接线工程(含菁城文化驿站),改造提升东山公园,大面积实施城市道路“白改黑”工程,绿化、美化、亮化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处处体现,美丽的“一江两岸”景观带基本形成,极大提升了城市品位及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漳平城区建设扩展到哪里,教育、卫生、公交、公厕、市场等公共配套设施资源就延伸到哪里。放眼今日漳平城区,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推山填壑接续进行,新地王不断产生,新楼盘拔地而起,新道路四通八达……城市面貌可谓日新月异。漳平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90年的4.3平方公里拓展到2020年的15平方公里。从县到市30年间,漳平“长大”近3.5倍!交通方面,漳平不仅有了莆永和永漳两条呈“十字星”高速公路,而且南龙铁路建成使漳平迈入动车时代,部分重拾回昔日铁路枢纽荣光。
2020年漳平城区全景
    在城市发展的同时,漳平农村也在跟随时代前进步伐不断发展。继1996年漳平成为龙岩市第二个实现农村基本小康的(县)市之后,2020年将历史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等政策的实施前所未有地改变了漳平农村的面貌;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实现半小时上高速公路,所有村道实现硬化,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木竹花茶菜果菌”成为漳平各地农村的特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中部以城区为核心,南北以永福、新桥为核心,带动周边乡镇构建起漳平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漳平,她从千山之中的千年九龙乡脱胎而来,走过了多少朝代更迭,走过了550年置县史,走过了三十而立的建市后历程。在一代代漳平人的奋力开拓之下,她从长满菁草的偏僻荒芜弹丸之地,逐渐长长长宽长高长大,长成九龙江北溪上游的一颗璀璨明珠。
回眸历史,我们为生长于斯的这方热土发展壮大而感到特别的骄傲和自豪。展望未来,漳平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落实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生态漳平。

   祝福我们共有的家园——漳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漳平便民网

GMT+8, 2024-7-27 19:17 , Processed in 0.1124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